服务热线全国服务热线:

18953388586

您的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产品展示

我市完成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任务稻麦主产地全部“机器换人”

作者:半岛体育官方网站下载 发布时间:2024-01-27 02:49:10
 

  习指出“中国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的手里,碗里面主要要装中国粮食”。

  贯彻落实指示,端稳中国碗,装满中国粮,关键在农民,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而农机更是科技中的硬核。江苏省作为全国首批两个试点省之一,于2016年启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省推进试点工程,为策应这一举措,也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南通市委、市政府以及农业农村等各部门坚守粮食安全底线,不断强化职业农民培训和规模主体培育,持续推进农机装备发展与集成技术应用创新。2016年5月28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快速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见》,明确了职责分工与目标任务,将粮食烘干中心建设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全市粮食生产“机器换人”的帷幕据此拉开,六个主产县(市、区)也分批相继出台了推进办法。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朱进华介绍:根据省明确的时间节点和目标任务,南通市属六个粮食主产县(市、区)分三批建设省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目前全市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93.4%,较“十二五”末提升了20多个百分点,比省认定标准高出一成多,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稻麦主产地基本实现“机器换人”,“粮食不落地”率达到56%以上。

  一是突出抓组织领导,实行统筹推进。各地把创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中心任务,均成立了政府牵头,国土资源、水利、发展改革等有关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地布局,分步推进”原则,各部门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确保了创建工作有序有力推进。二是突出抓薄弱环节,实行联动发展。为补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市政府充分的发挥考核指挥棒和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先后出台了《关于全方面推进夏季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意见》和《南通市粮食机械化烘干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引导各级集聚资源,攻坚克难,确保了短板之间联动发展。三是突出抓主体培育,实现规模化发展。秉承“政策优先倾斜、项目优先安排、发展优先壮大、服务全程跟踪”原则,把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作为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主力军加以扶持培育,以专业化、规模化带动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全市成立了农机、农业“专家服务团”26个,探索建立了“2+5+N”的对接服务模式,确保了规模经营主体良性发展。四是突出抓样板工程,实现典型引路。按照典型引路、由点带面、梯度推进的要求,选择现代农业示范区、家庭农场、粮食生产“全托管”、重点镇村作为推进重点,打造了一批模式优、机制好、效果佳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示范村和示范镇,用典型的发展壮大辐射带动了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整体提升。

  今年4月27日,全省首家智能农机示范基地在我市通州区十总镇育民村新型合作农场启动运行,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张进要求:要把基地打造成农机农艺融合、标准化生产和智能农机应用的典范,为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提档升级积累经验、提供样板。10月14日,全省特经作物生产机械化现场观摩会在我市海门区召开,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沈毅认为:南通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的探索,为全省特经作物生产机械化提供了先行先试的经验,是南通争创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的又一重大突破。

  作为我市首个参与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的县(市),如皋市立足“补短板、齐推进”,形成了“以考核奖惩为抓手,以装备提升为支撑,以典型示范为引领,新型主体和村级组织双轮驱动”的全程机械化推进模式。

  如皋主攻水稻机插、高效植保、产地烘干等薄弱环节,重点推广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技术和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小麦机条播技术,大力推广高效植保机械,强化烘干能力建设。整合多方资金5680万元,从示范镇创建、粮食烘干中心建设、薄弱环节机械装备能力提升等多个层面对相关项目实施主体进行奖补,极大地促进了全程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如皋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水平达91.7%,较创建初期提高20个百分点。六个作业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均超过了创建目标要求,其中粮食产地烘干能力从创建初的17.2%迅速提升到创建末的79.9%。机械化作业服务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10%左右。

  在成功建成省级示范县后,如皋市又顺利通过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的验收,放样全市。

  海安市根据区域特点,因地制“机”,分类推进,在墩头镇、白甸镇、南莫镇、大公镇西片地区和高新区北部等里下河黏土地区,主推犁耕深翻秸秆还田集成稻茬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水耕水整秸秆还田集成麦茬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在滨海新区、李堡镇、开发区和大公镇东片等潮盐土地区,主要实施旋耕灭茬秸秆还田集成稻茬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犁耕水整秸秆还田作业集成麦茬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犁耕深翻秸秆还田集成稻茬麦生产、旱耕水整秸秆还田集成麦茬稻生产等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大多数都用在雅周镇、曲塘镇、高新区南部高沙土地区。

  海安市全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总面积达187万亩,粮食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得到了57家农机合作社、370户家庭农场的广泛认可。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90.4%,示范镇整体推进占比达到100%,且全部达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镇标准。

  海门区形成“以考核奖惩为抓手,以装备提升为支撑,以典型示范为引领,新型主体培育为驱动”的全程机械化推进模式,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水平达98%,12个镇(区、街道)示范镇创建合格率达100%。

  在农机装备全方面提升基础上,海门六个作业环节机械化水平均达到或超过了创建目标要求,机械化植保能力、机械化秸秆还田、粮食烘干能力均大幅提升。

  海门紧紧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旱改水”特色鲜明,依托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粮食全程机械化示范主体95家,作业面积5.14亩,占稻麦总面积的20%以上。在正余镇打造5G+“无人农场”示范基地,在应用无人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的同时,将构建农场决策中心、物联网控制平台、农机管理平台,采集并分析农机作业情况、虫情及气象数据、土壤墒情、种植作物生长等信息,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分析、决策、预警以及农业生产耕、种、管、收各环节智能化、无人化、精准化、可视化。

  通州区以农机服务组织为主体,以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和农机技能人才培训为两翼,形成一体两翼模式,合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

  通州逐渐完备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发展联耕联种联管联营等新型农机化服务业态,按照“多样化创建、规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制度,建立完善统一供种、统一栽播、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的一条龙服务体系,帮助农民种上省心田、省工田。全区累计培育发展粮食生产服务主体660家,服务总面积达22.66万亩。强化农机农艺相融合,集合了农机、作栽、植保、土肥等各领域的专家,加强人才培训。结合“情系三农证初心 栉风沐雨我当先”效能服务品牌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专家组技术人员分工包村入户到田,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经过创建,通州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已达95.3%。为推进乡村振兴、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省内首家无人农机示范基地的落户,给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在启东这片长江口最年轻的沙地上,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春风吹拂,“旱改水”沙地掘粮,硕果累累:水稻、小麦养殖面积、产量连年持续增长。

  启东制定了稻麦周年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粮食生产模式。针对机插秧、高效植保、烘干等薄弱环节,启东市政府出台政策、拿出资金扶持育秧点建设,加大对购置乘坐式插秧机、高地隙植保机、无人飞机及烘干机的补贴力度,有效补齐短板。同时,以“旱改水”工作为重点,积极培育农机合作社、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通过创建工作的推进,启东市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97.8%,农机装备已从“有机可用”向智能化和无人化方向发展,为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美丽乡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按照省统筹,如东县于2018年立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工作,属第三批创建县,时间紧、任务重,但如东逆势而上,把省定的三年创建任务提前至两年完成。

  如东紧扣短板、精准施策,重点围绕高效植保、二麦机播、水稻机插秧、粮食烘干四大薄弱环节,大力推广新机具新技术,两年来共新增高效植保机1152台,其中高地隙喷雾机93台、担架式997台、植保飞机62台;二麦播种机415台;水稻插秧机742台,其中步进式179台、乘坐式563台;粮食烘干机290台。

  目前,如东县高效植保机械保有量为3242台,高效植保能力达到77.6%;插秧机保有量3333台,机插水平达到82.8%;50马力以上大中型拖拉机2357台、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播种机保有量1854台,二麦机播水平达到91.9%;粮食烘干机1012台,产地烘干能力达94.2%。装备支撑,大大促进了机械化水平提升,全县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94.4%,超过省定80%的指标要求。

  当前,全市秋收秋种已进入高峰期,广袤的江海大地上,先进的农业机械“倾巢而出”,正在为秋粮颗粒归仓、秋播布局落实策马奔腾,面对新冠疫情、贸易战等波诡云谲的国内外形势,朱进华表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农业农村部门以及各地将继续巩固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成果,努力让南通农业“压舱石”更加沉稳有力。

  • 半岛足球俱乐部 联系人:沈经理 手机:18953388586 地址:山东省山东省